氫能擁有零排放與高效儲能等優點,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但成本與配套設施成為影響氫能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能源結構轉型成為全球各國共同的目標,各家企業也加快了氫能領域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布局。其中,作為工業界巨頭之一博世集團,便大肆進軍氫能領域,計劃到2030年在全球建立4000座加氫站,全力支持建立氫能經濟。作為世界級汽車零部件巨頭,大手筆布局氫能行業,正是看到了以氫燃料電池車為代表的氫能需求增長。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以上汽集團為代表的的中國車企早早認識到氫能在汽車產業的技術優勢,率先發布了中國汽車行業首個

“氫戰略”,依靠海量的研發資源與專業人員的投入,形成了深厚的技術儲備,取得業界矚目的成果。
按照上汽“氫戰略”的規劃,上汽將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上汽“氫戰略”為我國汽車行業進軍氫能領域樹立了一座燈塔,想要實現“氫戰略”所提出的這些宏偉的目標,需要克服重重困難,而上汽通過前瞻性的布局,正在穩健前行。

氫能賽道的競爭,其實也是一場技術競賽,上汽在2001年便開展了氫能技術的研發工作,成為國內最早開展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汽車企業。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上汽取得了豐碩的技術成果,至今已獲得了511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的專利,并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在這場氫技術的競賽中,留足了“王牌”。

作為上汽近期在氫能領域推出的重磅成果,捷氫科技在去年發布的新一代燃料電池電堆M4和P4系統產品,關鍵性能參數實現了全球領先。其中,捷氫啟源M4H燃料電池電堆實現了完全自主設計開發,44個一級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100%,彰顯出我國在氫能領域不俗的技術實力。

氫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才能真正發揮價值,博世通過“壕”建4000座加氫站進行氫技術輸出,上汽則在夯實的技術基礎上,通過打造豐富的氫能產品,形成了氫技術的商用落地。作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上汽推出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涵蓋了轎車、MPV、輕客、大客車、輕卡、重卡等多種類別。比如,上汽集團曾推出了上汽紅巖燃料電池重卡以及燃料電池寬體輕客上汽大通MAXUS FCV80等車型,后者已在上海、撫順、佛山、大連、無錫、長治(山西)、青島等城市進行了示范運營,累計運營里程已突破了500萬公里,堪稱氫技術落地應用的業界標桿。

氫能產業的未來發展不可估量,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個前景無限美好的全新賽道上,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跟隨者,市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不過,以上汽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憑借前瞻的布局,搶占了氫能發展的技術高地,順勢建立起了堅不可摧的技術壁壘,助力我國實現能源結構的快速轉型,成為氫能領域的技術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