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晚,豫東北濮陽天寒星稀,記者走進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shù)服務(wù)中心制氫車間,這里是中國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
晚上9時30分,寒風料峭。制氫一班班長宋宗慶帶領(lǐng)實習生王廣輝,手把手教他啟動氫氣壓縮機上的電加熱器,把潤滑油加熱到16攝氏度。
隨后,宋宗慶招呼著員工田建平、張湘忠來到加氫母站。他們連好管線,驗漏合格后,用氮氣吹掃3遍,置換出里面的空氣。然后,再用長管拖車中的余氫吹掃3遍管線,把里面的氮氣置換干凈。
晚上10時40分,宋宗慶在制氫裝備操作間設(shè)置好工作參數(shù),摁下啟動鍵。初氫進入純化器,去氧、脫水。不一會兒,儀表顯示,氫氣純度達標。宋宗慶開啟壓縮機、打開充氫閥,但是氫氣一直充不進拖車。
宋宗慶額頭浸出汗珠,他仔細查看拖車尾部的壓力表,總算找出了原因。原來,壓縮機的出口壓力低于長管拖車中的余氫壓力,所以難以進氣。
宋宗慶果斷關(guān)閉充氫閥。8分鐘后,壓縮機的出口壓力上升。再開啟充氫閥,充氫完成。
深夜零時,氣溫降至零下11攝氏度。宋宗慶和王廣輝、田建平、張湘忠裹緊工衣,兩人一組,分路巡檢。他們認真記錄原水和除鹽水的電導率,查看潤滑油的溫度、壓力,對比制氫裝置工作參數(shù)……不放過任何一處疑點。
按規(guī)定,員工兩小時巡檢一趟。然而,一過深夜1時,巡檢員工半小時就要出去一趟,忙得腳不沾地。“后半夜,充氫壓力越來越高,管線接口和儀表根部泄漏的概率就越大。我們必須加密巡檢,才能避免閃失。”宋宗慶告訴記者。
內(nèi)操宋祥雨第一次在工作崗位過春節(jié)。傍晚一接班,這個屬兔的女孩就“焊”在中控室,一連十幾個小時盯著顯示屏,與外操核對數(shù)據(jù),在電腦上調(diào)節(jié)閥門。
正月初二凌晨4時35分,周邊村莊的雞鳴聲響起。宋祥雨兩只眼睛熬得像兔眼,脖子又酸又僵。她滴了幾滴眼藥水,笑著對記者說:“油田要在‘十四五’建成年產(chǎn)4500噸的豫北綠氫供應(yīng)中心,我很慶幸趕上氫能大發(fā)展的好時代,制氫大有作為。” 春節(jié)假期7天,制氫車間共生產(chǎn)出2246千克 99.9995%的高純綠氫,持續(xù)保障安全綠色能源供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