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023中國(洛陽)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大會(下稱“大會”)在洛陽成功舉辦。本次大會以“氫城之鏈,生態共建”為主題,由洛陽市人民政府指導,洛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澗西區人民政府、中關村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產業聯盟主辦;中國能源研究會燃料電池專委會、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委會、能源行業高溫燃料電池標委會協辦;氫沄(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洛陽市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產業協會承辦。
大會分為主論壇和氫能應用模式創新分論壇。以下是主論壇的專家觀點總結:
衣寶廉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應從大幅度降低燃料電池車、加氫站建設和氫源的成本著手盡快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通過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部件的國產化、批量生產,同時提高電堆的比功率,大幅度降低燃料電池車成本;通過研發并使用抗毒氫氧化電催化劑降低氫源成本;通過實現高壓儲氫瓶加氫機等國產化和批量生產,建油、氫、電合建站,降低加氫站的建設費用。
范維澄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
氫能安全應用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法規、政策保障,在科技領域需要建立氫能利用的強韌化基礎,全鏈條安全保障設施以及智能化的安全平臺系統,在文化領域需要讓公眾了解氫能利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時認識到氫能利用當中的一些風險,增強公眾的風險意識。
鄭津洋
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氫能研究院創始院長
氫能承壓設備的發展呈現出極端化、輕量化、復合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進入科技創新無人區。建議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構建氫能承壓設備領導組織機制,突出能源屬性、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將氫氣壓力管道納入國家特種設備目錄,明確加氫站的監管部門,將性能/安全檢測裝備納入國家首臺套重大裝備評選范圍等措施。此外,還要夯實科技創新基礎,完善規范標準體系。
王海江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
目前,綠氫的發展非常迅速,給氫能產業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今后的發展很有可能是以綠氫為核心,來推動燃料電池以及氫能整個產業的發展。除了電解水制氫外,熱化學制氫也是一個發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利用第四代核能的熱量制氫是非常好的技術路線。
王峰
北京化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灰氫不可取,藍氫可以用,綠氫是方向。綠氫可以同步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消納問題,這個發展前途是非常大的。降低電解水制氫成本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電解槽制造的工業化,電解效率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低成本化及燃料電池技術開發的協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