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億華通風氫一體化源網荷儲綜合示范工程項目(一期)獲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批復,該項目由億華通全資子公司國創河北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在張家口市張北縣實施。
本項目將利用張家口市豐富的風能資源,基于荷隨源動的可再生能源消納技術,構建可再生能源制氫一體化新流程,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本地消納。
據了解,該項目規劃建設20萬千瓦風電、24萬標方/小時制氫站、配套儲氫裝置及40兆瓦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項目80%風電用于綠氫生產,年產綠氫約1萬噸;配套氫儲能系統可實現長周期、季節性儲能。項目基本實現自主調峰、自我消納,不增加電網系統調峰壓力,提高電力系統友好度。
1萬噸綠氫如果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預計可支撐1750輛18噸以上中重卡運行,較柴油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約11.75萬噸/年;如果用于純氫冶金,預計可支持10萬噸級氫冶金項目,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約34.74萬噸/年;如果用于綠色合成氨,預計可生產綠色合成氨約6萬噸/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約14.54萬噸/年。
項目打通可再生能源-綠氫-低碳應用新鏈條,探索了綠電和綠氫雙輪驅動的綠色經濟發展新模式,助力雙碳戰略的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河北風氫一體化項目是億華通今年以來獲批的第二個綠氫項目。
今年6月,由億華通和伊寧市聯創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伊犁州伊寧市綠色氫能創新應用工程》項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并給予支持,同時還獲得了中央預算內投資12460萬元支持。
綠氫,就是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制取氫氣,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當中,綠氫產業上游連著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下游又應用在化工、冶金、交通等產業,對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綠色轉型有著重要作用。我國正積極打造綠氫產業鏈,綠氫產業發展的現狀如何,未來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今年以來,國內綠氫產業發展正熱,有不少企業紛紛下場布局綠氫產業,其中不僅包括有上市企業,還包括有燃料電池企業,除了“氫能第一股”億華通外,氫晨科技、愛德曼等燃料電池企業也在今年有所動作。
今年7月,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氫盛創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自主研發的兆瓦級大功率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單槽額定制氫量250標方/時,可在5%-150%的寬功率輸入范圍內穩定運行,實現了電解槽產品性能和經濟性的大幅提升。
同月,愛德曼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超級堿性電解制氫系統發布與揭牌儀式在烏蘭察布市隆重舉行。據了解,該制氫系統產氫量為1000Nm³/h,實測直流電耗4.4kWh/Nm³,最大電流密度可達14000A/m²@2V,功率范圍5%-110%,冷啟動時間小于10分鐘,相對傳統堿性電解槽維修成本降低90%,具備高性能、高動態、高可靠性、節能經濟、智能監控、易維護、模塊化等多項優勢。
在新入局玩家下場布局的同時,已經開工建設的綠氫項目也在此時傳來佳訊。
今年6月,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投產。據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總經理劉世良表示,項目產出氫氣純度達99.9%,利用新疆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發電制氫,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光伏發電、輸變電線路、電解水制氫、氫氣儲輸、公用工程及配套輔助生產設施,電解水制氫能力2萬噸/年、儲氫能力21萬標準立方米、輸氫能力2.8萬標準立方米/小時。
同月,我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成功產出氫氣。據了解,納日松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規劃安裝15套1000Nm³/h的堿水制氫裝備,年產氫氣約1萬噸、副產氧氣約8萬噸,主要應用于化工和交通領域。
此次獲批的億華通風氫一體化源網荷儲綜合示范工程項目(一期)在攻克技術及工程化實施等多方面難題的同時,有效降低綠電和綠氫成本,提升終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望為我國綠氫平價之路提供一定經驗。